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,餐饮老板们真的赚得更多了吗
导读:走进2024年的餐饮行业,似乎谁都绕不开“平台”二字。作为一名在互联网餐饮流量赛道摸爬滚打了6年的运营顾问,我叫林阙嘉,专注于帮助中小餐饮门店提升线上经营能力,和数百位餐饮老板
走进2024年的餐饮行业,似乎谁都绕不开“平台”二字。作为一名在互联网餐饮流量赛道摸爬滚打了6年的运营顾问,我叫林阙嘉,专注于帮助中小餐饮门店提升线上经营能力,和数百位餐饮老板面对面聊过平台分成、代运营收益、流量陷阱。我发现,“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”这个选择,正悄然成为不少餐饮老板的心头好。但背后的故事,远比表面想象丰富得多。 很多老板在第一次听到“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”的模式时,眼睛里会闪过一丝光。相较于常规“抽佣+代运营分成”,这种看似只需一次服务费、不参与后续利润分成的新玩法,确实让人心动。毕竟,省下来的就是赚到手里的。 以往,美团平台商家抽佣率在16%~22%之间,全国线下抽样数据显示2023年美团外卖平台平均抽佣为18.3%。不少知名代运营服务商,除了收取每月2000-5000元不等的标准服务费,还会要求业绩提成(往往占净利润的10%-20%)。表面算下来,每卖出一份外卖,老板得先给平台、再给代运营分层贡献“喜悦”。 “要是我不给代运营提成,是不是收入直接多出一截?”几乎每位老板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。确实,这是一种非常自然且直白的期待。只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。 餐饮管理不是账面游戏,更像是连续不断的现场博弈。 不给代运营提成,表面上确实能减少一笔分成支出,但接踵而来的新问题也在考验着老板们的抉择。2024年上半年,美团平台月均月活跃店铺增长至703万家,竞价广告位逐步稀缺,外卖流量价格水涨船高。专业代运营公司只收服务费,不靠业绩分成,自然激励不足;而如今不靠精细化投放、深度数据分析,要想稳住曝光和转化,实非易事。 我见过一些杭州和成都的老板,很兴奋地签下了“固定服务费+零提成”的代运营,前三个月数据似乎还行,可第四个月开始,广告消耗下降、评分下滑,后端复购和客单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。原因很直接——代运营方因为拿不到提成,缺乏长期动力,服务趋于流程化,甚至直接外包给廉价的外包团队,质量令人堪忧。 有趣的是,2024年3月某连锁小吃品牌在深圳试点过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的合作模式,3个月后门店线上日均订单量减少17%,客单价下降6.2%。品牌负责人透露:“初期是省了钱,但整体生意没实质提升,反而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监管服务团队,远没有想象中省心赚钱。” 聊到这里,不能不放几个真实数据上来佐证: 这些数字和案例背后,折射出一个核心逻辑:行业服务的激励机制,决定了对你门店的投入深度和资源倾斜度。 很多人说,代运营只是“打杂的”,能省就省,其实不尽然。这个赛道早已不是以往单靠“刷单冲单量”的时期,2024年平台算法已高度智能化,涉及千人千面、LBS精准投流、用户标签运营等专业环节。如果代运营方缺少业绩提成,更多像“跑单帮”,完成基础任务即可,缺乏深层运营动力。 去年我辅导的一个江苏面馆老板,前后试过两种模式。后期换回正常“提成”套餐后,运营小组每周提供2次深度数据诊断、门店画像分析和线上爆品打造,短短2个月线上营业额涨幅达28%。老板开玩笑说:“给他们点提成,换来一支攻城略地的外脑团队,其实挺值的。”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门店都适合高比例提成。对于极具自主运营能力、地处流量热点、品牌复购极高的门店,完全可以尝试固定服务费甚至自建团队。但大部分小微门店,人力、数据、资源都极度有限,低价“零提成”代运营很容易沦为低质服务的温床,得不偿失。 我经常和同行们讨论,真正卓越的餐饮老板,并不是一味压榨成本,而是在专业外包和自有团队之间找到那个最优解。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,表面是节流,其实更考验老板对自身资源的配比和管理能力。如果你能做到: “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”确实是可尝试的一条路。 但如果你的门店依赖外卖获客,缺乏专业运营人才和数据工具,建议还是慎重选择。毕竟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舍不得激励专业团队,往往容易错失流量红利窗口。 每次把分析说到这里,总有老板问我:“那到底该不该给代运营提成?”其实没有一个唯一答案。每一家店的经营现状、人员配置、外卖依赖度,都值得被认真权衡。 不给美团代运营提成,并不等于一定能赚更多,也并非无路可走。它只是“降本路径”中众多选项之一。老板要能洞察自己的核心需求——是要快速做大销量,还是提升长期复购,抑或专注线下体验?只有厘清自己的核心目标,再回头审视代运营合作模式,才不至于被“省下提成”这层表象所迷惑。 2024年的餐饮线上经营,不缺流量,也不缺创新。缺的是用数据“说话”的决策眼光,更缺敢于用激励机制把外部资源用到极致的老板。毕竟,比省下那点提成更重要的,是你能否让每一分投入都变成自己门店的长期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