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代运营接同品类商家,真的划算吗运营人眼中的行业内幕

编辑:南琪 浏览: 1

导读:作为深耕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美团代运营负责人穆里安,我接触过无数渴望在平台脱颖而出的商家。“美团代运营接同品类商家”成了许多老板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有人担心会遇到资源倾斜,

作为深耕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美团代运营负责人穆里安,我接触过无数渴望在平台脱颖而出的商家。“美团代运营接同品类商家”成了许多老板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有人担心会遇到资源倾斜,有人觉得可以抱团共赢,还有人嚷嚷着“这不是自家和自家打架吗?”真真假假、众说纷纭。在这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赛道里,我想用最真实的视角,聊聊我所经历、分析和感知的一切。

资源到底怎么分?抽丝剥茧的“竞合”关系

这几年,美团平台餐饮、丽人、休闲娱乐等类目的同品类商户数量飙升,仅2023年新增入驻数同比增长了22.3%。有的老板忧心忡忡:“你们代运营不是同一团队操作了我家和隔壁家,岂不是资源一分为二?”但现实真的如此简单吗? 美团代运营机构运营团队的工作重心,是基于商家目标与资源差异化,制定个性化的引流、转化策略。我们不会简单地用相同的模板敷衍所有商家,而是根据其品牌调性、客群画像、地理位置、爆单时段等,因地制宜,错位竞争。

以2024年春季美食节为例,我们接手的三家周边火锅店,分别主打“家庭聚会”、“情侣私密”、“商务午餐”,内容投放、团购设计、短视频标签各有侧重,最终活动期间三家门店总客流量同比提升了36.7%,而且没出现彼此之间的恶性流量争夺。同品类不等于同质化,反而能激活彼此潜潜力。

重压之下,代运营如何平衡利益?

我必须承认,商家最怕遇到运营“滥竽充数”,把所有同品类客户都糊弄成流水线产品。身为运营负责人,我有义务对每位客户负责。美团官方对于代运营机构有严格的考核机制——2024年3月刚刚调整的代理商评分标准,把客户满意度、数据增长、品牌曝光、投诉率等都纳入月度评分,一旦出现“利益冲突”迹象,运营团队会被扣减代码佣金,严重时直接取消服务资质。

平台强监管本质上是倒逼我们运营人员必须精细化服务。我带领的团队每周都会和每家商户做线上深度沟通复盘,拆解数据走势,结合竞品动态及时微调策略,甚至帮助商户线下联动,避免“自己人的流量内卷”。数据面前,没有情绪,只有结果。遇到特殊节点(比如春节、情人节),我们还会引导同品类客户间错开活动时间,精准分流,不让客户在大促中“同室操戈”。

行业数据背后的冷知识:多家运营的“隐形红利”

有些老板会担心,“万一我和隔壁一起找你们,那岂不是重复竞争?”可真相是:只要代运营能力过硬,同品类多家合作反而会带来隐形的集体红利。最近一份2024年5月美团商家运营白皮书披露,选择同一家代运营服务、但定位错开的商家,其平均订单增长率高达42.5%,而独家运营的同类型中小门店平均增长只有28.9%。

为什么?运营机构可以在非竞争时段做流量互补,比如把A餐厅的午餐客户引流到B餐厅的下午茶,再到C餐厅的晚间自助。一套“生态打法”,让流量池不再是死水一潭,而是源头活水。有头脑的老板,往往还会借助代运营牵线合作,推出跨门店组合券,整体拉高类目热度,让本地消费者更容易选择你的品类,达到“抱团取暖”的实际效果。

风口之下,谁才真正受益?商家自驱力的决定性

许多新手商家寄希望于“一家代运营带飞全店”,但事实是:运营仅仅是放大器,商家自身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才是增长的基石。我经常劝客户,不要把全部赌注押在代运营团队身上。比如2024年4月我们服务的一家网红茶饮品牌,虽然同品类客户好几家,但他们自创了独特的DIY茶饮体验,搭配运营的线上裂变玩法,活动期间门店核销率高达78.5%。而另一家只是照抄活动模板,效果差强人意。

平台、运营、商户三方需要形成闭环,缺了谁都无法长期突围。代运营接同品类不必视为“内卷元凶”,更应视作激发商家潜力的试金石。善用行业资源、敢于差异化创新,商家才能更好地在平台赛道中爆发。

穆里安的真心建议:合作?还是防守?要看你的格局与行动力

时代变了,坐等“独家专属资源”的日子已经不合时宜。美团代运营接同品类商家,是行业大势,也是健康竞争的催化剂。如果你只盯着分一杯羹,容易被时代淘汰;如果能换个角度,主动协作、差异化定位,再加上有专业运营把控,往往可以跑出独特增长“曲线”。

2024年的最新数据和案例早已说明,选择一家靠谱代运营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更高维度的成长通路。愿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,既能稳住脚跟,也能勇敢拥抱变化,让生意飞得更高、更远。

美团代运营接同品类商家,真的划算吗运营人眼中的行业内幕

相关推荐

更多